更多服务
形容古建筑韵味 用一个字或者一个词如何形容古老,那种有韵味的古老
作者:谢嘉宜 来源:重庆建筑人才网 日期:2022-06-24 浏览

1

古建筑,如何才能拍出韵味?

中国古建筑和音乐一样,都追求节律与和谐。拍摄时,就要充分考虑到这一点,认真观察,发现建筑自身的节律性,找到建筑与建筑,建筑与环境之间的和谐元素,然后再举机创作,通过合理的、巧妙的构图,生动地将这些节律与和谐展现在图片上。

中国古建筑的中轴线布局就是节律性的具体体现,主建筑为中,次要建筑在两侧,左右对称,以众多的单体建筑有序的组成一组建筑群体。只有当你了解这一知识后,拍摄时才能更充分的表达主题。

2

古建筑摄影(风光、人像、民俗摄影也是这样)总会遇到一些晴天、多云、雨天、雾天等不同天气情况,而不同的天气都有着不同的特点。在拍摄过程中,只要切实把握好不同天气最突出的特性,便会给无声而静止的古建筑本身以灵气和生机,营造出一种特有的氛围。

比如晴天光线强烈而具有明确的方向感,拍摄时就应该多表现光与影;阴天光线暗淡,景物反差低,则可以多拍摄古建筑细节;多云天气,云的形状、流动、光影变化很快,此时应拍摄古建筑与云、天的结合;雨、雪天气,则可以多关注古建筑倒影、雪景、雨丝等场景。

3

每一处古建筑都不是孤立存在的,总会有一些环境对象与之关联。那么,借助这些环境对象烘托画面主体古建筑可以有效增强主题思想的表现力。最常见的是利用前景,将观众的视线引导到主体部位。用广角配合前景,也可以将空间感和深度感夸大,但此时,前景最好兼有引导视线的作用。

另外,背景对照片的表现力也有很大的影响,拍摄时应引起我们的注意,若主体周围含有背景,要意识到它与主体是一个整体;背景应有利于主体的鲜明突出,而不能损害画面的主体。

4

很多摄影初学者拍摄时,总以个人习惯,见到建筑就拍,视角通俗平淡。但作为一名古建筑摄影爱好者,则应多方面、多角度改变自己的观察位置。不同的拍摄视角,所形成的照片画面构图形式是千变万化的,在这“万变”之中,只要保持创作意图不变即可。

在拍摄时,要打破日常的视觉习惯,在不断移动中选择拍摄点,真正找寻到一个全新的、最佳的视角,从而创造出富有表现力的艺术造型手法和理想的构图形式。

5

古建筑之美,多体现于一处处的细节之中,每处建筑都有其独有的细节特点,或大气,或精致,或繁复,或简约。

古建筑摄影爱好者要培养自己“善于发现的眼睛”,每到一处,首先认真观察,从中发现蕴含其中的独有细节,然后利用自己的摄影技能,变换多种视角去表现这一细节,如此便会使被摄的古寺、民居、祠堂等呈现出其艺术化、人性化的另一面,以达到古建筑摄影创作的终极目标。

6

人是万物的主宰,制造中国古建筑的伟大壮举,就是我们五千年华夏文明伟大的先人们聪明智慧的结晶,古建筑的产生离不开人。因此,古建筑摄影不应拘泥于建筑本身,还应强调建筑与环境、建筑与人文之间的关系(例如建筑四周的环境、建筑内部的家具陈列、使用建筑的人群及牲畜、在建筑环境中举行的民俗活动等等)。

这一表现形式最讲究社会态度的表现,讲究自然,力戒摆拍、造景。在拍摄过程中,要不断加强自我修养,学会等待,一旦发现感兴趣的环境,必须能耐下心来等待典型人物的出现。

7

横平竖直是建筑的最自然、最真实的表现,古典建筑、现代建筑都是如此。因此,横平竖直也是建筑摄影的基本要求。使用长焦镜头在远距离拍摄可以有效减轻画面变形。但由于空间局限,用这种办法想拍到建筑的大场景就很难做到了,就必须使用超广角镜头。

使用超广角镜头想实现横平竖直方法有三:一是拍摄时端平相机,不偏不倚,后期制做时,再进行二次构图;二是后期修片时,采取“滤镜-镜头校正”的办法,将有镜头畸变的照片校正为横平竖直

用一个字或者一个词如何形容古老,那种有韵味的古老

香 因为从古到今没有不发香去敬祖辈的

从汉语文化中品味古建筑的美

古建筑是凝固的历史,见证着不同朝代的风云变幻,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

成语是玲珑的语言艺术,结构紧密、短小精悍,凝聚着古人的智慧。

无论是古建筑文化,还是成语体系,都是在历史中慢慢积淀,在时光中融会贯通,形成了强大的文化体系。

当拨开古建的面纱,细细品味其中的韵味,那些蕴含着历史文化故事的成语也似乎穿越千年的时光,笔画之间,诠释了一派美好祥和的古建风尚。

1.>>>门当户对<<<

“满生与朱氏门当户对,年貌相当,你敬我爱,如胶似漆。”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十一卷

古代释义:

“门当”与“户对”最初其实是指古代大门建筑中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

门当,是传统建筑门口相对放置呈扁形的一对石墩或石鼓;户对,是四合院的大门顶部,起到装饰门框的构件,通常成对出现。

“门当”的大小、“户对”的多少,除了有镇宅装饰的作用,还是宅第主人身份、地位、家境的重要标志。

引申义:

时过境迁,现在“门当户对”多用在形容划分人在教养、修为、学识、家庭背景等方面与生俱来的个体差异和长期耳濡目染形成的气质风格和行为习惯中。

“门当户对”一词也逐渐演变成为社会观念中衡量男婚女嫁条件的一个成语。

曹雪芹在《红楼梦》第七十二回中就曾写道:“我想他两家也就算门当户对了,一说去,自然成的;谁知他这会子来了,说不中用。”

2.>>>朱甍碧瓦<<<

“朱甍碧瓦,掩映着九级高堂;画栋雕梁,真乃是三微精舍。”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九回

古代释义:

灯纸上的夏荷秋实,是房檐上的四季;午后漫步,聆听远处传来悠远的钟声。

在满园弥漫的沉静光芒中,红色屋脊,青绿色的琉璃瓦熠熠生辉,华美无比,这即是“朱甍碧瓦”的释义。

引申义:

朱甍碧瓦后来代指华丽的建筑,如故宫建筑群,宏大壮丽,建筑精美,布局统一,充分展示出宫廷建筑群的宏伟壮观和天朝大国的盛世气派。

唐代杜甫《越王楼歌》就曾经写道,“孤城西北起高楼,碧瓦朱甍照城郭。”

3.>>>雕栏玉砌<<<

雕栏玉砌,空锁三十六离宫。塞笳惊起暮天雁,寂寞东风。

——《金人捧露盘·庚寅岁春奉使过京师感怀作》

古代释义:

“栏杆”,原作“阑干”,指用木料编织起来的遮挡物,后来发展出石、砖、琉璃等不同材质所制成的栏杆。玉砌就是白大理石砌筑的房屋阶基,也叫台基,而雕栏就是阶基上的石栏杆。

引申义:

“雕栏玉彻”现在形容富丽的建筑物。五代南唐后主李煜在《虞美人》一词中曾经写下“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的佳句。

以金陵为都的南唐,在春花秋月中开启,在一江春水中东流,虽然南唐后主的踪迹似乎没有他流传后世的词阙那样清晰,但是他的故事却一代一代传了下来。

4.>>>飞阁流丹<<<

“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

——唐·王勃《滕王阁序》

古代释义:

飞阁指架空建造的阁道,流丹指彩饰的漆鲜艳欲流,“飞阁流丹”意指凌空建造的阁道涂有鲜艳欲流的丹漆。

引申义:

“飞阁流丹”现在代指建筑精巧华丽,引人入胜,江南精巧的楼阁花园,皆可用“飞阁流丹以此形容。

明·西湖渔隐主人《欢喜冤家》第22回写到:“层峦耸翠,烟雾横斜,飞阁流丹,琉璃鳞次。”

5.>>>雕梁画栋<<<

“光闪闪贝阙珠宫,齐臻臻碧瓦朱甍,宽绰绰罗帏绣成栊,郁巍巍画梁雕栋。”

——元·王子一《误入桃源》第二折

古代释义:

在栋梁等木结构上雕刻花纹并加上彩绘,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建筑艺术,工匠们以高超的技艺,赋予木石砖瓦以鲜活的生命力,广泛用于建筑,如门窗、外墙、影壁等。

引申义:

白墙瓦黛,雕花绝伦。无刻不成屋,有画斯为贵。

雕梁画栋,是中国古建筑的深情。而在现代,用来代指豪华的建筑,也代指人们心中最奢华的居所。

曹雪芹在《红楼梦》第三回里写到“正面五间上房,皆是雕梁画栋,两边穿山游廊厢房,挂着各色鹉画眉等雀儿。”

6.>>>钩心斗角<<<

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唐·杜牧《阿房宫赋》

古代释义:

心指宫室中心,角指檐角。钩心指各种建筑都向中心区攒聚;斗角指屋角相互对峙,好像兵戎相斗。

古人常用“钩心斗角”来形容宫室建筑纵横交错、榫榫相咬、互为关联又相互制约的建筑之美,其实此类建筑体现的正是阴阳互补、和而不同、和谐共生的中华传统文化。

引申义:

同“勾心斗角”,现代人常用来比喻各用心机,明争暗斗。

鲁迅在《两地书》十五中写到:但他人谁会想到,他为了争一点无聊的名声,竟肯如此钩心斗角,无所不至呢?

7.>>>光耀门楣<<<

男不封侯女作妃,君看女却是门楣。

——唐·佚名

古代释义:

门楣,就是正门上方门框上部的横梁,一般都是粗重实木制就。

古代按照建制,只有朝廷官吏所居府邸才能在正门之上标示门楣,一般平民百姓是不准有门楣的,哪怕你是大户人家,富甲一方,没有官面上的身份,也一样不能在宅门上标示门楣,“学会文武艺,卖与帝王家”,当了官才能“光耀门楣”。

引申义:

光是使显耀、使有光,耀是显扬,现在形容一个人“光耀门楣”是指他出人头地,让家里人都沾光。

500罗汉签第485位为摄众心尊者诗写到:“历经磨练可成才,自悟自修不懈怠;功到自然成正果,光耀门楣庭院开。”

8.>>>五脊六兽<<<

“这些矛盾在他心中乱碰,使他一天到晚的五脊六兽的不大好过。”

——老舍《四世同堂》

古代释义:

五脊六兽是汉族宫殿式建筑,有上脊五条,四角各有兽头六枚。

五脊,指大脊(正脊)及四条垂脊。正脊两端有龙吻,又叫吞兽。四条垂脊排列着五个蹲兽,统称“五脊六兽”。这是镇脊之神兽:具有祈求吉祥、装饰美和保护建筑的三重功能。

引申义:

多用于北方口语,意思是说闲着不知道该做什么好,百无聊赖,无所事事,闲得心烦意乱。

老舍《四世同堂》里有这么一句:“这些矛盾在他的心中乱碰,使他一天到晚的五脊六兽的不大好过。”

9.>>>大门不出,二门不迈<<<

“我一个妇道人家,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哪来的熟人。”

——陶承《我的一家》九

古代释义:

北京的四合院一般都有二进院落,大型的有三四进院落和花院。

二进院落一般是在东西厢房之间建一道隔墙,内外宅之间建上豪华的垂花门,垂花门内有影壁,只在有重大活动时才打开垂花门。

旧时说的“大户人家小姐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中的“门”指的就是垂花门,家中的男仆一般也不得迈进此门。

引申义:

“大门不出,二门不迈”放到了现今时代,形容一个人喜欢独处安静,不爱出门,也称之为——“宅”。

成语,有极强的表现力和生命力,而中国古建筑知识也和成语密切联系,共同彰显着博大精的民族文化,映衬出璀璨的中华文化之光。

现在,那些古巷中伫立着的建筑,依然用无声的语言诉说着一段段漫长的历史,诉说着一段段动人的故事…..

来源:御圣小公

发布:中国经贸法治融媒体中心

责编:小敏